「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了解,而是要避免誤解。」----麥克阿瑟將軍


好一陣子沒有聊聊和專案管理相關的話題了。
這次想和你說說兩個我在當工程師遇到兩個和團隊溝通有關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有關於雙方共事卻產生1 + 1 < 2 結果的案例。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台灣人設立的外商公司(台式作風,就是沒有外商文化的外商公司),主要是開發在電腦上撥放和編輯影片的應用程式。
工作一段時間後,我被賦予一份任務,就是要把原本只能支援32位元的解碼器,修改成可以支援64位元。
我需要把修改過的程式碼,編譯後的解碼器,放在支援64位元的個人電腦作驗證。
因為當時支援64位元的個人電腦還不是很普遍,老闆要我把機器搬到會議室來執行這項任務。
就此開始了我長達好幾個月在戰情室(war room)的苦日子。
一開始模不著頭緒,後來和資深同事請教之後,漸漸知道要如何執行。
因為時間上有些緊迫,大老闆把另一位同事Eric 找過來幫我。
Eric 的公司被我們公司併購,和我一樣都是工作不久的職場新鮮人。
我們一起合作時,發現我們倆對於這份任務處理的方式不同,
他覺得他的方法比較好,
我覺得我的方法比較好,

他堅持依照他的方法做,
我堅持依照我的方法做,
兩個人做的部分卻無法整合。
結果兩人一起做並沒有變得更快,
他堅持依照他的方法,結果兩人一起做並沒有變得更快,
後來他用的方法發現沒有比較好,態度才開始軟化,嘗試使用我的方法,
才有效的把這個任務完成。

這個案例給我一個心得,如果一開始沒有共識,各做各的,是無法加速工作任務的進行。
增加人力並不是很簡單的理解可以縮短每項任務工時,
因為每增加一個人,溝通成本和複雜度就會提高,如果彼此的工作方向不同,愈多人反而所需要的時間會變得更多

這也是為甚麼三人以上共事的專案,就需要一位串聯大家一起討論和做決策的專案經理人(PM)。
一個超大型的專案,可能從軟體、硬體到工廠生產,都有相對應的PM,讓專案可以順利的進行。


專案成敗的關鍵,其實是有沒有找到對的人,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法,把事情做對。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如何和國外同事一起合作,解決問題。


因為大老闆在美國,為了加速專案的進行和避免因為時差無法即使掌握專案的狀況,
我的主管指派我們的團隊一起去Fremont出差。

在那邊遇到一個很厲害的美國工程師,從美國一流的頂尖大學畢業,
他叫Andy,口頭禪是"sounds good".
跟他一起聊天或討論事情時,"sounds good"這句話都會不時從他口中說出來。


有一次他突然把我們這一群工程師找來,希望我們可以幫他一個忙。
因為某家客戶想要使用我們的encoder,
把我們公司的encoder可以改成獨立運作的動態連結,提供給他們使用。

因此需要移除和其他的模組產生的關聯性。
而要移除這些關聯性,就要移除許多在程式碼中不必要的定義和連結,
這會影響好幾百個檔案,產生上千個因為移除產生編譯上的錯誤。
把上千的編譯錯誤解決就變成非常花時間的事情。
他當時用英文說這件事,其實我搞不清楚狀況,還好有比較資深的同事Ben和他做溝通,
知道他想要的是甚麼。


簡單的說,就這種比較瑣碎耗時的事情,交給我們這些工程師就可以了。
當時只是很被動地告知要怎麼做,被分配到要改哪些檔案。
反倒是看起來只出一張嘴的Ben,成了這項任務的管理者和溝通的窗口。
他扮演著讓這項任務可以繼續推動的關鍵腳色。
其實Andy不是我的直屬主管,當初做這件事時,也要同時讓我的老闆知道。

這一件事讓我知道要怎麼用英文和國外的同事溝通,和聽懂他打算怎麼和我們一起合作,是在團隊運作中,非常重要的關鍵能力。
如果從1分到10分打分數,我會給9分。

第一個故事後續的發展是甚麼呢?
後來主管又指派幾個任務給我,做得並不怎麼好,
為了努力達成主管設定的目標,有時候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卻還是徒勞無功。
當時以為自己埋頭試錯,總會有成功的機會,但還是一直失敗,

有位主管也帶著揶揄的口吻,說台大研究所畢業,怎麼解決不了?
回頭看,寫程式真不是我的強項。
當我遇到困難時,我沒有主動尋求幫助,運用其他資源,
反倒只想靠自己解決問題。
之後換了下一份工作,還是當一個工程師,不過開始和愈來愈多不同的部門溝通,成為一個專案通訊功能的負責人,幫忙訓練新人,發現懂得溝通是多麼重要。
所以決定做一些不同的嘗試,
參加卡內基訓練課程,練習自己的表達和溝通,
參加PMP課程和考試,了解專案的流程和架構,
最後走上專案管理這一個領域。

第一個故事是一對一的溝通,也是平行的溝通,
先達成共識,才能一起合作。

第二個故事是一對多的溝通,也是上對下的溝通,
先聽懂對方要的是甚麼,才能找出有效的團隊分工模式。

回到這篇文章的標題所說的軟實力 (快聽和慢說),和這兩個故事有甚麼關聯呢?

快聽,就是專心的傾聽,要聽出對方心裡真正想要說的重點,才能做出正確的回應。
慢說,就是要重複對方所說的話,確認自己的理解和對方一致,不要對方還沒說完,就直接打岔搶話。

第一個故事中我和Eric一開始沒有快聽慢說,所以事倍功半。
第二個故事中Ben發揮了快聽慢說的軟實力,事半功倍的效應就產生了。

好啦,這篇文章就分享到這,希望能給你一些對於專案上要如何有效溝通,有所幫助。


Axact

Joseph Lee

放棄很簡單,堅持比較難。 已經15年的科技人生,何時會結束? 我沒有答案,但是在職場中卓越,家庭要幸福還有活出口甜,臉甜和心甜的美好人生,是不變的目標。和你們分享我的生命故事,在網路上產生正面的影響力!

Post A Comment:

0 comments: